查看原文
其他

浸大专访 | 《与君初相识》编剧李晶凌:在限制中将初心灌注进作品

BU运营小组 浸大影业 2022-06-03


导语:网剧《与君初相识·恰似故人归》自2022年3月17日开播至今,站内热度值已经突破10000大关,成为优酷史上首部破万剧集,是2022年春季档当之无愧的爆款。近日,浸大影业特约采访了《与君初相识·恰似故人归》的总编剧——MFA第六届毕业生李晶凌学姐,探秘她从导演毕业生转向职业编剧过程中的创作心得。


《与君初相识》海报





李晶凌

编剧

2004-2008  北京大学广播影视编导本科

2008-2011  香港浸会大学MFA导演研究生

电视剧代表作:《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》

《武动乾坤》《天醒之路》《与君初相识·恰似故人归》《上阳赋》

电影代表作:《京城81号》《魔宫魅影》

待上映作品:《爱情应该有的样子》《浮图缘》

2016年创立 闪光体创作组 至今







01

IP改编:在仙侠剧与大女主戏中推陈出新


《与君初相识·恰似故人归》算是李晶凌从头到尾完整做到上线的第一个大女主戏。对于这一次创作,李晶凌说:“还蛮爽的,和之前的男频创作挺不一样。”在原著小说更新到八万字的时候,李晶凌就开始了这部剧的编剧工作。她说:“阿九(原著作者九鹭非香)写小说比较精炼,八万字基本概括完了主要情节,很适合影视化改编,人设也写得非常极致,给了我们编剧着力点和发挥空间。”


《驭鲛记》小说海报


《与君初相识·恰似故人归》的原著小说《驭鲛记》以女主的视角进入故事,副线人物的故事则以留白为主。到了影视剧改编的阶段,考虑到观众看剧是上帝视角,则不同视角都要加进去,每条副线的进度与细节也需要补全。因此在拿到八万字小说和梗概后,编剧与原著作者开了几次会,针对一些剧情的设计和想法进行了交流,在大方向不矛盾的基础之上,各自取长补短,继续进行创作。“等小说写完,我又修订了一次剧本——一些小说里特别高光、剧本创作时没想到的内容,便又在剧本里补了一些;阿九也将剧本里写得好的地方往小说里进行补充。”


但剧本与小说还是各自保留了一些不一样的内容,而这也是双方商量之后刻意而为之的。比如,原著小说的后半段把故事的重心放在了男女主角的爱情上,而编剧团队就决定加强女主自我追求的部分,往自由主题上发展——正是这个再创作的过程,让编剧李晶凌感觉到了创作的爽感。


《与君初相识》剧照


谈到与君初相识·恰似故人归》开场相较于原著开头的改动,李晶凌提到了网剧的“黄金七分钟,生死前三集”原则,就是指网剧第一集的前七分钟是抓住观众的黄金时间,而前三集更是能决定剧的“生死”。原著的楔子以女主角纪云禾和侍女极具生活化的对话开篇,而在剧中开场则改为倒叙,女主和男主在冰面上的对峙,并由女主的独白交代当前“男囚女”的处境,前三集则是讲清了“女囚男“的过去。“如此可以尽快地把主要矛盾抛出来,充分发挥‘七分钟’和‘前三集’,把握住观众。”


《与君初相识》开场男主与女主的矛盾镜头


《与君初相识·恰似故人归》是仙侠剧,也是李晶凌一贯擅长的题材类型。在小编问到同题材剧集已然充斥市场,会不会出现同质化倾向的时候,李晶凌学姐真诚地答道:“同质化是肯定的,但翻新也不是没有可能。在剧本创作时,她也经常会想写一个特别新的梗,但大部分时候,创作团队内部检验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。套路之所以是套路,就是因为它非常有用,大家都吃这套(当然需要巧妙运用,生搬硬套也会审美疲劳),最后发现还是套路最有意思。


《恰似故人归》剧照


那么,在情节母题(所谓“套路”)有限的情况下,该怎么推陈出新呢?李晶凌的答案是:人的反应。写戏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反应,面对同样一个情况,每个独特人物的反应肯定是不一样的。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,还会有所不同。所以李晶凌坚持要为剧中人物找到最符合当下观众心境的反应,这正是《与君初相识·恰似故人归》在同一类型中创新的秘诀所在。


李晶凌和创作团队始终坚持突出女性主题,切中了当下观众的心境。原著后半段,男女主角反转人设以后,用到了“霸道总裁囚禁我”的情节梗。相关的名场面就是男主给女主的右耳朵上咬了一个鲛人的印记(电视剧第24集),有着类似GPS的定位功能。在改编剧本的时候,李晶凌觉得一定要给女主加一个反应——让女主私下里使劲搓那个印记,要有把它搓掉的决心和行为,并且让迪丽热巴饰演的女主纪云禾说出这样的台词:“他是想告诉我,我为他所有,可我偏不认,我只属于我自己。”编剧想要表达的思想是:即便我爱你,我也不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东西,不想被打上这种印记,我是属于我自己的。电视剧播出后,从数据上看,这场戏也是当天非常非常高潮的一个点,其实是因为精准切中了当下观众的心境。


女主角耳朵上的印记


因此,李晶凌认为,写戏求出新,有时候不能心急而把步子跨得太大,想要全盘出新是非常难的。作为编剧,一定要学会找到最符合当下的反应,找到观众共同的呼声,哪怕只是放进相对旧的桥段里面,得到的效果可能就已经超乎意料了。


在经历了《上阳赋》《武动乾坤》和《与君初相识·恰似故人归》之后,李晶凌对文学IP改编也有了自己的心得。电影观众看画面,看叙事结构,看故事套子,但电视剧一定是看人物的成长,因此电视剧改编也主要看小说的人设。原著故事中的人设足够新颖、足够好玩、足够突出,或者人物成长线完整好看,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影视改编苗子。


《上阳赋》《武动乾坤》剧照






02

作为编剧:身处“服务业”的时间管理大师



李晶凌积累了十几年的职业编剧经验,笑称自己是从事“服务行业”的人。当创作者做的是面对普罗大众的作品时,要牢记自己的产出首先是一个商品。作为商业编剧,第一要让作品赚钱,第二要让作品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。李晶凌解释道:“这不是说要谄媚观众,而是说千万不要俯视你的受众群。毕竟,曲高和寡而导致血本无归的影视案例从来就不少见,当决定从事电视剧这种大众艺术的时候,就要有和观众在一起的觉悟。


至于为什么从电影转去做电视剧,李晶凌则说是因为电视剧有更多的发挥空间。电影是导演艺术,而电视剧更偏向编剧的艺术。作为创作者,有艺术上的追求无可厚非,但还是要想清楚作品是什么样的定位。如果面向大众,就千万不要试图做观众看不懂的东西。


从早到晚都坐在电脑面前写作,是李晶凌生活和工作的常态。但她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好的范本,“我先生就经常吐槽我,说自由职业只是大家觉得很自由,但其实代表着工作和生活分不开。”平时李晶凌学姐要带工作室,而整个行业又是下午才开始活动到夜晚的,所以她已经算比较养生的编剧了——会很早起床,用属于自己的早晨写东西,到了下午和晚上帮忙看稿子、项目沟通和开会等等。


李晶凌工作室——闪光体创作组


在带了团队之后,李晶凌更是充分发挥她的强项,在创作中更倾向于去搭建故事结构和框架,搭建整体的人物架构和脉络。工作室的每个项目进来以后,团队都要一起不断地开创作会,做到很详细的分集才会各自分头编写,后期统稿她也会亲自把关,工作室的每一个项目都一一经手,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集体创作的调性和风格统一。


工作室创作日常


闪光体创作组从2016年成立到现在已经七年了,吸纳了不少浸会MFA毕业的学子。去年,李晶凌把工作室分成了两个部分,一个独立专攻传统强项古装剧板块,另一个则由她亲自带队,开始探索现代剧。工作室的第一部都市剧《爱情应该有的样子》,预计于今年年中播出,改编自韩剧《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》。这部戏是李晶凌的一个新尝试,她认为现代剧的氛围感很重要,特别是现代爱情剧,需要去做很多考究的细节,这个对她来说还是挺有挑战的。同时,工作室还有一部改编自叶斐然原著小说的同名律政剧《你也有今天》即将开机,敬请期待!


李晶凌(右一)在《爱情应该有的样子》开机现场


李晶凌(右一)在《浮图缘》开机现场






03

北京-香港-上海:唯有创作不停


作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第四届广播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(这个专业只在北大存在了7年),李晶凌在大三的时候到香港浸会大学交换。她发现北大的文化氛围非常顶尖,但在影视实践方面自己学得不够满足,于是毕业后便选择到浸会MFA深造,且继续攻读导演方向。


李晶凌在(左三)MFA校友聚会


在MFA学习的时候,拍摄毕业作品成为了李晶凌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。当时她选择回到家乡云南进行拍摄,但不巧的是,大雾天气令镜头错过了元阳梯田的美丽后景,泥泞中搬运器材、在地接洽不顺也给她造成了一定的“心理阴影”。回看这段经历,李晶凌说:“拍戏的时候遗憾很多——想要完成一个作品,会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制约。”作为导演,亲自实践的内容与想象中的样子有差别,也无法避免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做人际交往、处理事务,这些东西又是她不太擅长的部分,因而用来专注创作的时间就少了。但写剧本就更为纯粹,把脑海里的东西写出来,就已经是最好的了,反而没什么遗憾。


李晶凌MFA毕业作品拍摄现场


结合对自身能力的评估,多方考虑之下,李晶凌选择“转行”成为一名编剧,并在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实习做编剧。先后跟文隽导演、叶伟明导演合作了4部戏(包括了《京城81号》和《魔都魅影》),中间也参与了TVB编审的电视剧项目。在香港的三年多,她跳了两次槽,还与黄伟杰导演合作了《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》(2019年又合作了《天醒之路》,不过这是后话了)。


《天醒之路》新疆拍摄现场


2015年,内地的影视行业发展迅速,整体华语圈的影视工业都在慢慢向内地倾斜,她决定放下在港三年多的耕耘回到内地。李晶凌回内地的第一部戏就是《上阳赋》,当初也是在微博厚着脸皮私信了剧方的剧本医生,才拿到了比稿的机会,最终得以参与这个项目。李晶凌学姐坦言,当初她在内地没什么资源,刚回来的时候特别焦虑。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,她决定跟随自己的初心,一切从头开始,与她当时的学妹江莱两人在上海开辟了编剧工作室,一路积累至今。


李晶凌(左)与江莱合影






04

学姐寄语:不要停笔


最后,李晶凌学姐给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以下建议,她也强调自己并不想给大家泼冷水,但目前国内的影视行业确实处于寒冬时节,认清行业现状才是在行业内生存下去的基本要求:


第一,对于编剧来说能够有作品实在太重要了,希望大家尽快出东西。先活下去,客观认识与面对影视行业,走出校园不应过于理想化。


要明白影视行业,其实大部分是娱乐行业,是商业。工业里面可以有艺术性,编剧也可以发挥创造力,但如果要在这个行业生存,必须提高商业性。刚刚离开象牙塔的学生容易理想化,容易被行业高效运转的需求打击到,这些都是正常的,大家尽量平常心地去看待。有时候不得不在创作面前做出妥协,但妥协和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实际上是不矛盾的,要相信自己有表达的空间,并努力找到更适合更巧妙的方式去表达。


第二,坚持是要有的,但千万不要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坚持去钻牛角尖,要灵活地在限制中将初心灌注进作品。这么多年来,李晶凌学姐自己也有坚持,比如核心理念和人设等等,就好像上文提到的“鲛人印记”。面对必须妥协的要求时,灵活应对是不二法门。


第三,不要停止写作。十余年的编剧生活里,李晶凌基本上保持着一年一百多万字的创作节奏。不管手头的项目能不能顺利推进,编剧都要不停地写、不停地练习——无论以何种形式。大量的练习是一定有成果的,一定会在将来的工作中有所体现。即使写了一些没那么成功的戏,只要能坚持写下去,经过大量的总结和复盘之后,肯定会写得越来越好。要相信终有一天,会有机会让你自由表达的。


大家千万不要着急,当编剧,要顶得住挫败,耐得住寂寞。


未来就在笔下。


— END —



采访|李昱颖 尹航 徐云清

撰稿|尹航 李昱颖

排版|徐云清


部分图片由李晶凌提供

剧照来源于网络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